已阅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专访]聚焦低碳发展 “智”取绿色未来 中材国际打造建材行业的中国名片!

 

发布时间:2021-08-11  字号:【

  当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大浪正在重新释放巨大势能。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加速的产业结构升级,对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让高端制造正在一步步成为中国制造的主力军,中国制造业也步入大规模转型的新阶段。

  在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已成为“必选项”的当下,水泥行业扛起建材领域的“转型”大旗,置顶“升级战略”,加码构建行业新生态。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以“绿水青山”的信念,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清洁生产,以“城市伴生”的形象,参与促进城乡协调建设与环保发展,这是水泥行业的目标,更是一份承诺。

  “转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要给以后的年轻人更多的可发展空间。”谈及对水泥行业未来发展看法时,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燕如是说道。

  作为全球领先的建材技术装备与工程综合服务商,中材国际深谙水泥产业转型升级之道,积极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落实中国建材集团关于基础建材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优化升级目标,务实推进数字设计、智能制造、智慧建造、数字交付、智慧运维等全产业链数字化,全方位服务水泥企业的绿色智能转型升级。

  “传统制造”变身“绿色智能” 打造建材行业的中国名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期平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水泥作为重要基础性原材料,受益于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规模和产量都有了快速提升。

  以2000年后的水泥产量数据来看,我国水泥从2000年的6亿吨到2013年的24.2亿吨产量,13年时间内复合增长率为11.32%,这与我国同期的GDP增长相吻合,2014年水泥产量达到24.76亿吨的最高峰,2015年至今我国水泥产量始终保持在23亿吨左右的稳定区间。

  “将最近20年的水泥行业发展拆分来看,前10年是一个高速增长期。”刘燕表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水泥工业规模的一路飙升,中材国际也发展迅速,国内、海外业务连连报捷。

  成立于2001年的中材国际,是在整合中国水泥技术装备工程业主要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改制而设立。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建材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而中材国际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实现了关键设备从成套进口、全面国产化到整线出口的突破,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作为国资委“走出去”的排头兵,从2002年开始,中材国际就大规模实施国际化战略。中材国际以水泥技术装备与工程为主营业务,集合了世界水泥工程行业先进的技术、人才、管理、平台等优质资源,在全球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拥有可观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累计在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承接了259条生产线、77个粉磨站,水泥技术装备与工程主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

  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材国际受到全球客户的肯定和认可,“SINOMA”品牌也成为世界建材工业的中国名片。保证当下卓越成绩的同时,刘燕对未来发展也有相当清醒的规划。他认为,随着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水泥工厂建设数量必然会持续下降。作为以技术装备制造与工程为主营业务的中材国际,在“后EPC”时代,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转型的需求更为迫切。

  如何转型升级?

  中材国际的选择是寻找与水泥企业“共生”模式,或是拓展新的“赛道”,例如,针对支撑未来水泥行业碳减排新要求,拓展新能源、延伸产业链板块,亦或者,针对支撑水泥企业存量生产线优化升级,打造“集约、绿色、高端、智能”水泥升级项目。

  在这些领域,中材国际已凭借自身实力打造出可推行可落地的示范项目,以中材国际承建的南方水泥优化升级项目——槐坎南方日产7500吨熟料生产线为例,该项目是中材国际继芜湖南方项目后,与南方水泥集团合作的减量置换EPC项目,是中材国际自主研发的我国新一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中国水泥行业技术进步和升级的方向。

  具体来看,槐坎南方项目是中材国际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实现了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主要研发成果的工程化应用。集领先的烧成、粉磨、智能化技术及装备为一体的槐坎南方项目通过考核验收,生产线每年可节省标准煤3.99万吨,节省工业用电5,39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6万吨,实现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指标,相对国标限值,减少NOx排放69%,减少SO2排放75%,减少粉尘排放83%;通过智能化生产运营模式,以全厂65人的配置,实现了综合管理效率提升50%以上,劳动生产率提高200%。

  与此同时,中材国际自主开发了公司工业互联网赋能与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全周期数字化服务,交付数字孪生工厂解决方案。综合运用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智能化技术,开发了基于双中台MES平台和工厂全流程生产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一键启停,自动控制,AI自动驾驶、自动寻优等辅助决策场景应用,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此外,槐坎南方生产线通过三个技术突破实现了绿色化,即高能效低碳低氮预热预分解熟料烧成系统、新一代料床粉磨生料制备系统、生产过程污染物超低排放废气治理系统,传统技术装备在节能、环保两个方面再升级,并融入智能化、数字化在槐坎南方项目集成应用,建成了新一代绿色低碳智能水泥工厂。

  槐坎南方项目的智能化、数字化实施,实现了生产的优质、高效、低耗,提高了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深化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泥工业在装备、工艺、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体现了生产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具体转变。

  对承建方中材国际而言,项目的成功实施对公司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化,特别是公司自主研究和制定的水泥行业智能化制造标准体系和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使用,对水泥行业智能化发展和探索,具有示范引领和广泛推广意义。

  聚焦“双碳”目标 四大举措助推水泥行业碳减排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形势,关于碳中和的行动举措已经被多个国家列入了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国内,水泥行业是仅次于电力、钢铁行业的第三大CO2排放源。据测算,2020年我国水泥工业CO2排放量约13.75亿吨,约占全国CO2总排放量的13.5%。作为碳排放大户的水泥行业来说,采取切实有力的举措,全力推进碳减排工作,提前实现碳达峰,为国家总体实现碳达峰预定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做出积极贡献,是水泥行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和应尽义务。

  “碳减排对水泥行业而言是深远且极具意义的事情。”刘燕表示,若要早日实现水泥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建立健全碳交易平台是关键环节,但水泥行业碳交易应有一个统一标准,如此,才能推动全行业减碳降碳的工作持续推进。

  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刘燕认为,水泥行业推进智能化升级对降碳、减碳具有深刻意义。中材国际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在助推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方面,成效明显。

  实际上,经过近70年的技术沉淀,中材国际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了中国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具备引领水泥工业持续低碳化转型的技术基因。

  中材国际紧抓“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机遇,将碳减排列为公司“十四五”重大科研课题。目前,中材国际已经制定了全链条的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在水泥工业碳减排技术研发及应用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储备。具体来看,中材国际碳减排技术方案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能效提高技术:通常来说,水泥单位产品能耗的下降体现了水泥工艺装备技术的进步,也反应了工艺装备技术对水泥碳排放的贡献程度。中材国际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近两年设计建造的生产线熟料烧成热耗和综合粉磨电耗均已达到或超过国际领先水平。

  二.熟料替代技术:中材国际将致力于研究采用矿渣、粉煤灰及其它火山灰质混合材等替代熟料,而不对水泥质量和性能带来不利影响。有数据显示,如果水泥中熟料占比超过或低于75%,每增减1%,水泥综合能耗先进值应增减1.10kgce/t,由此简便计算可使水泥减少CO2排放1.22%。

  三.替代原燃料技术:主要包括水泥生产钙质原料替代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各种废物技术。我国水泥行业在水泥窑协同处置、替代化石能源利用方面刚刚起步,替代燃料比例不足2%,未来减排潜力较大。而中材国际此前实施的拉豪法国MK3项目替代燃料率达到85%,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四.低碳熟料水泥技术:包括硫铝酸盐水泥、高贝利特水泥、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等。中材国际致力于挖掘低碳熟料水泥的降碳潜力,为低碳熟料水泥的普及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全球范围内,水泥碳捕集封存和资源化利用方向的研究方兴未艾,预计2030年后开始在水泥行业规模化应用。而中材国际研发的全氧燃烧CO2富集提纯技术,截至到2020年底,已累计申请碳减排技术相关专利23项,其中PCT国际发明专利4项,国内发明专利9项,构筑了碳减排技术专利池。

  水泥行业的碳减排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但只有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水泥工业这项伟大的事业才能走向“全面绿色转型”的灿烂明天。

  “十四五”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的“排头兵”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水泥行业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时期。

  “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集团确定的水泥业务发展方面,也是水泥行业的共识。”刘燕指出,当前国内市场共有1600余条水泥生产线,4000余台水泥磨,但多数运营时间已有数十年,工艺优化和升级改造的需求明显。

  基于此,中材国际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做精做优水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主业,大力拓展相关多元新产业,推动水泥行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寻求机会在拓展备品备件业务、设备大型维修等方面与水泥企业展开更深入的合作。“预计到2025年,中材国际业务结构将实现水泥工程及装备、运维服务、属地多元业务等各占1/3”,这不仅是按照中国建材集团要求梳理主业过程中中材国际对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其面向“十四五”发展的战略举措。

  一份事业的持续演进,需要驻足回首的深思,亦需要把握时代的瞭望。从“传统制造”变身“绿色智能”,从水泥技术装备工程为主业到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的“排头兵”,中材国际发展的每一步都叩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时代最强音,并将持续向前,助力水泥行业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再创辉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做参考交流学习之用,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分享到:
总机:0419-8398120           吉ICP备11002573号
Copyright © 2015 YATAI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ved.
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亚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